学校教育压力与户外活动时间的减少,是导致近视的两大主要危险因素;动态性近视离焦软镜(S.T.O.P)已进入RCT研究,近视防控效果值得期待;紫外光照射会影响脉络膜厚度,利用此原理制作的镜片有望应用于近视防控;通过在视网膜前或视网膜下放置假体,可帮助盲人恢复部分位点的视觉功能……在上周刚刚闭幕的2022橘洲视光论坛“国外专家专场”上,来自美国、英国、爱尔兰、西班牙、法国、新加坡、日本以及中国香港地区的14位国际专家带来了精彩分享,话题不仅涵盖近视的危险因素、近视发病机制研究以及AR、VR等前沿技术在视觉康复领域的应用,还包括了新型近视控制软镜(S.T.O.P.)、紫外线控制近视镜片的介绍以及D.I.M.S.镜片的三年临床报告。
Jeremy Guggenheim教授线上带来《Whole exome sequence analysis in 51,624 participants identifies novel genes and variants associated with myopia》精彩演讲
英国卡迪夫大学Jeremy Guggenheim 教授对生物数据库中5万人的基因进行研究,他分享了外显子测序分析的结果,并分析了其与近视的关联,他指出CRX基因是个不错的治疗靶点,有可能成为未来的研究方向。
Ian Flitcroft线上带来《Is Spatial Frequency the Missing Piece of the Myopia Puzzle? 》精彩演讲
爱尔兰都柏林理工大学lan Flitcroft教授在《Is Spatial Frequency the Missing Piece of the Myopia Puzzle? 》演讲中,指出空间频率在近视的形成中可能存在重要影响。与自然景象相比,城市或室内环境缺乏高空间频率,进而促进了近视的发生与发展。这一发现在弱视压抑膜的动物实验中得到了验证。而文字也呈现出与自然景象不同的、特殊的空间频率特征。这提示除了距离的远近之外,文字本身可能也是一种近视的危险因素。
Kathryn Saunders教授线上进行《Normative data for emmetropic and myopic eye growth in childhood》精彩演讲
北爱尔兰阿尔斯特大学视光和视觉科学Kathryn Saunders教授带来了《Normative data for emmetropic and myopic eye growth in childhood》主题演讲。Kathryn Saunders教授的团队使用9年的纵向数据来研究近视眼和非近视眼的发育情况,发现经过干预后的近视眼表现出更接近于生理性的眼轴伸长;并指出:可使用百分位曲线来确定近视防控措施是否使得个人的眼睛发育“正常化”。
James Wolffsohn教授线上带来《IMI 2021 White Papers Facts and Findings》精彩演讲
作为国际知名的近视研究机构,国际近视研究所(IMI)在2021年发布了系列近视管理白皮书,受到了专业人士的广泛关注。本次橘洲视光论坛邀请到了IMI首席科学官、英国阿斯顿大学副校长James Wolfson教授为我们解读白皮书中的精华。James Wolfson教授对近视的流行病学、近视对健康、社会和经济的负担,近视筛查的关键指标及规范化,以及近视发生及发展的危险因素,近视对双眼视功能的影响到近视的防控措施等方面,都进行了讲解。该演讲用图表的形式帮助临床医生快速了解目前近视各个领域的最新成果,还引发了多位在线观众的评论区互动讨论。
Padmaja Sankaridurg教授线上带来《Axial Length in Myopia Management》演讲
华柏恩视觉研究中心近视项目负责人和知识产权负责人、悉尼新南威尔士大学视光与视觉科学学院Padmaja Sankaridurg教授分享了眼轴长度在近视管理中的应用,指出:虽然WHO和IMI对于近视的定义都以屈光度为基础,但眼轴作为一个衡量标准,准确快速、重复性高,有着屈光度无可比拟的优势。然而,年龄,性别,种族等因素都会影响眼轴,因此无法使用眼轴直接去定义近视。不过,Sankaridurg也指出,对个体而言,年龄、性别等影响因素是确定的,据此可以在眼轴大数据的基础之上,通过百分位图来预测该个体的近视风险。因此,在近视管理中,眼轴的意义重大,值得进一步关注。
Ravi Bakaraju 教授线上带来《nthalmic Soft contact lenses for myopia management: where next? 》演讲
在国外,近视防控的一个重要措施是软性角膜接触镜。澳大利亚nthalmic创始人Ravi Bakaraju教授分享了用于近视管理的软性接触镜的应用及未来,指出:传统的近视防控软镜往往是在初始配戴时,防控效果良好,但随着时间推移,近视防控效果逐渐下降。为了能够长效地保持良好的近视防控效果,他设计了一种动态性的近视离焦软镜(S.T.O.P),能够在时间和空间尺度上提供变化的近视性离焦。
Carly Lam教授线上带来《Three years results of D.I.M.S. lens》分享
香港理工大学视光学院教授Carly Lam教授分享了DIMS镜片三年的临床研究成果。结果显示:在该研究的第三年,所有的受试者都配戴DIMS镜片,即原来单光组也转为配戴DIMS镜片。该研究表明,配戴DIMS具有长效的近视防控效果,而且,原来配戴单光镜的儿童,在转为配戴DIMS后,有更明显的近视防控效果。
Monica Jong博士线上带来《nthalmic Soft contact lenses for myopia management: where next? 》精彩演讲
澳大利亚堪培拉大学视光学科助理教授Monica Jong博士基于循证医学指出:目前已有多种方法进行近视防控,但不同方法具有其风险性,所以要定期复查;当单一疗法无效时,应考虑联合治疗。
Lisa Ostrin教授线上带来《Objective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Visual Environment》演讲
美国休斯敦大学的Lisa Ostrin教授,从视觉环境和行为学的角度出发进行了演讲,她指出,在近距离阅读时,儿童使用纸质材料和电子设备的观看距离和注视角度是不同的。同时,与非近视儿童相比,近视儿童花在近距离和中间距离的时间更长,户外时间更少。
Wei Li 教授在线带来《Mitochondria in cone photoreceptors act as microlenses to enhance photon delivery and confer directional sensitivity to light》精彩分享
美国国立眼科研究所Wei Li教授指出:视锥细胞中的线粒体可能作为微透镜来增强光子的传递,并赋予光的方向敏感性。
Louis Leonardo Lipschultz教授在线进行《Augmented or Virtual? Reality in Low Vision Technology》分享
美国南加州视光学院的Louis Leonardo Lipschult教授专注于低视力患者的视觉恢复,在演讲中分别比较了增强现实(AR)与虚拟现实(VR)对低视力患者视觉的帮助。
Pablo Artal教授线上带来《Peripheral Optics in the eye and myopia》精彩演讲
西班牙穆尔西亚大学纳米物理与光学物理研究中心创始人Pablo Artal教授详细介绍了近视眼与正视眼周边屈光的不同,并向大家展示了基于波前像差原理设计的Hartmann-Shack周边屈光检查设备,能够快速检查并生成2D大范围的视网膜周边屈光地形图。总结强调:视网膜周边屈光更可能是近视进展的结果,而不是原因。
Kazuo Tsubota 教授线上带来《Violet light can supress myopia progression in mice, chicks and humans》精彩演讲
越来越多研究表明,户外光照是近视的保护因素,这主要是由于户外的光照强度。日本庆应义塾大学Kazuo Tsubota教授的研究表明,光的波长具有近视防控效果。他在演讲中指出:室内和户外的紫外光相差很大,团队经过一系列的实验表明,紫外光对近视具有保护因素。同时,基于周翔天教授的研究,他们发现,紫外光照射会影响脉络膜厚度,而且跟OPN5基因相关。基于大量的研究成果,Kazuo Tsubota教授团队开发了一种眼镜,能够选择性地透过紫外线,同时阻隔对眼睛有害的紫外波段。在前期的试验性研究中,该眼镜具有良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让我们一起期待他们即将开展的正式研究!
Serge Picaud线上带来《Restorating Sight in Blind Patients: Retinal Prostheses and Optogenetic Therapy》精彩演讲
法国视觉科学研究院Serge Picaud教授的分享聚焦于盲人的视力恢复,通过在视网膜前或视网膜下放置假体,来恢复部分位点的视觉功能。目前该项技术在年龄相关黄斑变性的患者上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果,更加先进的技术也已经开展了临床实验,未来的研究方向会聚焦在视皮层层面的视觉修复。